院长特别奖专题报道|陈皓——乘风破浪终有时,披荆斩棘路前方

图/文 陈皓

  “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以下简称“院长特别奖”)是中国科学院对在学研究生的最高奖励。获此殊荣的研究生应学业优异,在学期间取得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或在理论上有较重要的创新和发展,或在技术上有较大的突破并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或在其他方面做出重要贡献。2023年度,中国科学院共评选出院长特别奖80名。本专题报道,让我们一起解读院长特别奖获得者陈皓同学的“科研秘籍”吧!

个人介绍

   陈皓,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2018级直博生,导师为黄辉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有机材料受光激发后的光物理过程与其应用。博士在读期间共发表SCI/EI学术论文3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JACS(2023)、Angew(2023)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篇,受理专利8项,授权专利4项。在学期间获得首都“挑战杯”特等奖、“国科大杯”双创大赛二等奖,曾获得“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以及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中国化学会菁青化学星火奖、国科大桥口隆吉优秀研究生奖、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等。曾在国科大四十周年校庆及多场学术会议中担任志愿者,多次参加院校晚会节目表演。曾担任材料学院老生支部宣传委员和舞蹈协会负责人,对党内外事务积极负责,组织策划多次活动。

获奖感言

   非常荣幸能够获得院长特别奖,这不仅仅是对我研究生这几年的肯定,更是鞭策我不断前行的动力。获得该奖离不开我的导师黄辉教授的悉心指导,离不开课题组所有同学们的全力帮助,更离不开材料学院各位老师们的支持和肯定。我深知这不是我学习和科研的终点,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我也坚信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师弟师妹们超越我,取得更多更大的成绩。

陈皓专题1

图为获奖后与导师黄辉教授合影

1.读万卷书

   多读自身领域的经典文献,广泛涉猎其他相关领域的前沿文献,有助于在跨学科研究中取得创新成果。陈皓有幸在入学时涉足了有机光电器件、生物光疗、有机发光等看似毫不相关的领域,然而,这些领域都紧密围绕着有机半导体的光物理过程展开。正是由于在这三个小领域的实践,他将光疗与发光相融合,成功制备了可视化光动力结合光酸化治疗的纳米药物;将光电器件与发光相结合,取得了有机全光突触的重要突破。陈皓深知多观阅文献的不可或缺性。文献不仅为他提供了对历史和现状的了解,还启发了他寻找新思路和解决方案的能力。文献如一位明师,汇聚着前人的经验和智慧,为陈皓在跨学科领域中找到正确方向提供了宝贵指引。通过广泛阅读文献,他成功地构筑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把不同领域的最新进展娴熟地融入自己的研究中,从而获得更为卓越的研究成果。

2.行万里路

   科学实验中的失败通常是家常便饭,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确定是否会失败,因为成功往往埋藏在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中。在刚接触有机光电探测器时,陈皓面对着器件性能的低下和光响应速度的缓慢,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和沮丧之后,他意外地使用了之前师兄合成的聚合物,在柔性基底上实现了自驱动性能,这瞬间赋予之前的失败以新的意义。实践是验证真理的唯一标准,再精心设计的理论模型或计划,在实验性科学领域,如果无法经过实际验证,很难获得令人信服的结果。因此,陈皓一直坚守着多做实验和实际工作的原则。通过亲自动手,他更深刻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发现潜藏的挑战,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方法。只有通过实际操作,他才能将理论转化为有实际意义的突破。

陈皓专题2

图为参加学术会议口头汇报

3.思万象事

   跨学科研究常要跳出传统思维的框架,因此,多角度思考显得尤为重要。当实验面临问题时,陈皓决不轻言放弃,而是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之道。有时,只需稍加改变思考方式,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陈皓记得在一次实验中,原本旨在研究某一基团引入对材料室温磷光的影响,但材料的不稳定性几乎令实验宣告失败。然而,在导师的鼓励下,陈皓揭示了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借此不稳定性开创了一项全新的应用。在跨学科领域,创新思维和灵活性是取得成功的关键。陈皓深信,只要不断思考,总能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即使需要改变思维方向,也能取得进步。

陈皓专题3

图为参加学术会议墙报展示

   陈皓清楚地明白,他并非聪明之辈,与他同在课题组的同学中,有许多更加聪明和勤奋的人,如今的成绩是凭借一份幸运和机遇获得的。然而,他并不因此而自满,而是依然坚持不懈地努力,追求实力与机遇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