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专业5位本科生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学

图、/陈心怡、李元渊、李骏宸、龙钰岚、王雅芹

       本科生公派境外访学交流是拓展本科生国际视野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为本科生提供的得天独厚的机会。2024年上半年,国科大材料学院派出5名学生远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访学,拓展国际视野,提高综合能力。

陈心怡:

       从初到加州,第一次进伯克利校园,所有问题扑面而来的慌乱,到生活学习娱乐逐渐平衡,适应英语环境下的学习,平稳度过一些midterms,体会颇深。访学体验卡已经使用过半,试图用文字和图片来记录下这两个月,分享自己的访学感想。

1 Arrival

       经过11h飞机上的“坐牢”,终于落地旧金山,收拾收拾就迫不及待去school tour,初次见面,最大的感受就是空气清新,草地很大很适合躺,建筑比较矮,大多是朴素的白色,但又有一些设计感在,可能最高最有标识性的就是大钟楼(后面一个月发现,找到它就不会迷路),还有随处可见的咖啡馆图书馆。

1

       租的房间里除了餐桌没有别的桌子,地狱开局之我的桌子和我的凳子。

2

2 Campus Life

       Berkeley最大的图书馆,经常在这里学习,有静音区,私密性比较好,很适合i人,也非常适合赶作业。

3

       我选了四门课,都是MSE的专业课,有两门课比较简单(可能是因为老师讲话比较清楚,课堂跟得上),两门课比较困难(基本上只能看课本来解决作业和备考)。由于课程需求,被迫学会了LaTex,MATLAB等软件……总体来说课程压力不大,周中还有两天没课。

4

       学校里经常会有小动物出没,很多帅小狗,但是最多的还是松鼠,它们吃的很好,而且一点不怕人。

5

3 Food and Amusement

       Berkeley有两个自助食堂,有时候好吃有时候不好吃,午餐刷饭卡10USD一位,也是很划算的(附上我最喜欢的一顿,好多虾)。

6

       刚来的时候没有体会到自己做饭的乐趣(以及低花销),在外面餐馆吃了好多顿,也都不错后面我们开始自己买菜做饭,学会了很多新菜,精进了厨艺,甚至还喝上了奶茶。

7

8

       至于娱乐方面,我们买了麻将,乒乓球拍,也近距离出游了几次,让平时的生活不只是学习和做饭。有时候出去走走,或者在家练练琴,看看比赛,也是十分享受的。

9

       很快春假就要到了,我们又要踏上新的旅途啦~

4 Conclusion

       两个月的访学生活还是过的很快的,也逐渐适应了这里的节奏。在全英环境下学习没有想象中窘迫,专业课程也没有网络上流传的轻松。没有了在国科大学习的各种便利,生活上遇到的问题都要自己解决,也因此学到了很多生活小技巧。十分期待后面两个月的一切,包括春假,也包括传说中的Berkeley魔鬼期末周……

李元渊

1 Arrival:

       历经十几个小时的航程,我们终于抵达了旧金山SFO机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派出的校车从机场迎接了我们,并把我们接回了学校。

10

       加州的气候与北京有很大的不同,阳光明媚而温暖,也更加的湿润。《奥本海默》电影中出现的伯克利钟第一次真实地出现在眼前。

11

       我们合租的民宿位于学校北面,比较安静而安全。和在国科大的宿舍生活不同,在伯克利的合租生活需要我们自己安排生活的一切事宜,更能锻炼我们独立生活的能力。

12

2 Chinese New Year's Eve:

       除夕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远在异乡的国科大学子们也组织了一场跨年的聚会。我们从早上就开始准备了各种菜肴,还准备了面团来一起包饺子。

13

3 Library:

       伯克利大学有各种不同风格的图书馆,图书馆里也有可供讨论的研讨区,可以安心学习的自习区和用来休息的躺椅。

14

李骏宸

       访学时间已经过半,以下是本人的一些体会,全都是真情实感。

1 Arrival:

       旧金山机场下飞机,经过40分钟车程到达伯克利。对这里的初印象是比较旧的一个小镇,不像是坐落着世界知名大学的样子。由于大家居住的区域基本都是学校附近,所以朋友之间互相拜访很方便,至于校园,当然是比玉泉路要大的多,但比我想象中好像又差那么一些。

       这里的气候是地中海气候,到处是山坡,经过绿化的道路和潮湿的空气,给了我一种回到成都的感觉。

15

2 Study:

       伯克利的材料系课程设置和我们有非常大的差别。我们的大一大二有大量的公共必修课,真正系统的接触材料学知识可能要到大二下才开始。而这里的课程从一开始就是材料的基础课。当然这样一来他们自然缺失了扎实的数理基础。但好处是他们可以完全不考虑那些老师要求跳过的知识,而老师也不会尝试让学生理解那些不要求的内容。因此我感觉这边上课的一个特点就是要求非常明确,基本是按照课程大纲执行,很少会中途更改,当然这也要求老师对教学内容很熟悉。而具体到课堂上,美国的课堂确实是那种,学生有问题就举手当场提问,老师也会尽量回答。

16

173 Life:

       自己自足的生活。吃的话就是做饭一时爽,一直做一直爽。事多的时候还是会懒得做饭,还好有外卖。除了吃以外,在这里是真的能体验到多元文化融合的魅力,即各种生活方式,这个我不好多说,不然要写成议论文了。另外美元是真贵啊。

18

4 Amusement:

       美国的周末是真的空闲时间,连银行、商场等设施都关闭了,老师和工作人员连邮件都不看一眼,因此周末基本上是百分百的自由时间,而不是用来处理周中没有处理完的琐事。

       这样的生活节奏引出了大把的空闲时间。因此每天晚上和周末,小酒馆和氛围比较好的饭店就会挤满人,甚至占据外面的街道,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聊天。这种社交习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强调了礼貌和尊重的重要性,个人挺喜欢这种社会氛围。

       当然即使不社交,多出去走走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19

龙钰岚

       ‘转眼间,到美国已经两个月了。在这两个月里,我体会了不同的大学生活和风土人情,感受了多元文化的魅力。

       第一次踏入UCB的校园时,感觉和UCAS有很大的不同。校园里,随处可见在草坪上学习、玩乐、晒太阳的同学,阳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课堂上,每个教授都有自己独特的授课方式,课堂氛围很好,彼此的互动也很友善。我预期的语言衔接问题也并没有出现,相反,由于在国内上过一些基础课程,我们能很好理解讲授的内容。

20

       我也在UCB体会到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我和几个同学在增材制造这门课上选择的final project是3D打印半导体,这需要我们阅读很多文献以及进行大量试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师兄们都很尽心地在帮助我们。遇到问题时我们也会进行讨论,这让我感受到了思辨的快乐。这也是我第一次在做实验时用英文和同伴交流,虽然有时也会闹不少笑话,但实验结束后总是感觉自己受益良多。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UCB的多元文化气息。由于国际学生众多,美国国内也有很多亚裔、墨西哥裔等等,UCB的校园文化非常丰富。在UCB,我们可以结识来自不同国家、地区,有不同教育背景的同学,可以了解他们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这让我形成了对世界多元化的新的认知,也深化了我对世界开放和包容的价值观。

       当然,我们也去感受了不同人文风景。我和同学一起去了旧金山,打卡了唐人街、渔人码头,欣赏了美丽的海湾风光。也去了斯坦福,体验不同学校的校园氛围和文化底蕴。还去了苹果和谷歌的总部,感受世界科技的前沿。

21

       国外的生活与国内就大不相同了。虽然食堂还不错,但总还是不习惯西式饮食,所以我们常常会自己做饭,用美食犒劳自己(我也是出国以后才学会了做饭)。我们甚至在除夕夜吃了火锅,看了春晚。

22

       在美国的日子的确面临了不少挑战,比如说第一次不能和家人共度春节,第一次必须在陌生环境中交流、购物等等。我还能记起自己第一次走进超市时的那个尴尬时刻,当时简直搞不清货架上的东西都有些啥。但是,这次访学经历拓宽了我的学术眼界,提升了我的科研实践能力,还让我更为深化地理解和感受到了多样化文化的魅力所在。我相信,这次访学必定成为我人生中一段弥足珍贵的经历。

       最后,感谢中国科学院大学以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给予我这次难得的访学机会。

王雅芹

       不知不觉已经来到这里两月有余,从最开始的新奇,到后来的不适应、微微挫败,再到现在的轻车熟路,不时地过过小确幸的日子。

       学习方面,这里的授课方式和国内其实大差不差,但会在最开始的时候就下发本学期的syllabus,里面涵括本学期的每节课程的安排,考试安排,更细致一点的甚至会告知每节课程的内容和对应教材的章节,让同学们对于自己的学习进度也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能够据此进行学习安排。我选择的这些课程的老师们会更加倾向于使用ipad投屏进行板书,讲授知识其实也相当细致,一步一推导,有源头有去向。说实话,我真的很喜欢讲授Corrosion课程的老教授,为人儒雅,彬彬有礼,讲解细致,透彻深刻,让人如坐春风。这里的题目设置也会相对更加有趣味性和原创性,让你有时间有机会去思考去创造。但是如果是没有理解个中由来的同学完成作业可能有些痛苦,一门作业就能耗掉不少闲暇时间。除此之外,在全英环境下总归是比不过母语环境的顺畅,不过一阵时间之后就能有所好转,也是深切地感知到自己英语表达与阅读的意愿和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23

       不过,相比于国内,这里课程时间不多,一定程度上会让人更加松弛,从心态和时间上都更加能够慢下来缓一缓,真正去探寻自我,思考自己所愿所想。这样的环境,有时候也更能催生出更多探索未知的欲望,去走出舒适区,去面对全新的环境,结交朋友,感受文化的多元,也感受不同的生活方式。当然对于有点轻微社恐的我来说,踏出第一步去主动结交朋友还是需要点勇气。不过所幸,在每一次挣扎过后,都有了新的收获,我主动认识了更多不同背景的访学生,也尝试联系在这里的国科大学长学姐,每一次尝试都让我向前更进一步,更加勇敢更加热烈。

       生活方面,生活自理能力与生活技能得到极大的提升。第一次在外租房,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人一样去料理一个小家的全部日常事务,学会独立处理生活琐事,购买食材、整理打扫房间、维修家用、倒垃圾。从厨房小白到厨神大师,备菜烹饪、洗碗打扫样样精通,甚至周末还能邀请朋友来家小聚一番、共享大餐。

24

       闲暇时期不少,因此也就能够说走就走,去旅行,去看展,去打卡伯克利的图书馆,去亲近自然,去感受美国本土的风土人情。闲来无事坐上公交就能去看看海,周末去逛一逛周边城市景区,打卡伯克利山上的超大植物园,在唐人街的舞狮中感受异国他乡的中国年味(虽然这里对于中国的印象仍停留在上世纪,陈旧刻板),去看一看藤校斯坦福用财富和底蕴堆砌出来的超大校园,去感受谷歌苹果依靠强大科技力量带来的震撼。路在脚下,心随行动,永不止步,去更加深入地了解脚下的这片土地,才能打破心中固有的偏见与刻板印象,看到眼下真实的美国,给曾经的幻想祛魅,也体会真正的差距所在。

25

        访学体验虽然过半,但精彩并不会消失,我期待着未来的降临,能带给我更大的收获与更多的体验。如果有机会,也希望你们能够过来看一看,真正切身体会,届时就能懂得我所言非虚,也懂得我的描述实在苍白,不及真实感受半分。

       从2017年至今,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共派出88名同学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哥伦比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访学;培养的193名毕业生中有30多名学生在国际知名学府深造。

       材料学院始终与国际接轨,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未来,还会有更多这样的领军人才涌现。当然,不一定非要“留洋”才能成材,但向世界前沿学习,不断加强自身,正是一种科学的精神。而材料学院,以及整个国科大,无疑是做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