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学院肖小玲课题组:壳核结构优化高镍三元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作者:吴康
锂离子电池作为可以实现电能与化学能之间相互转化的储能装置,由于其高能量密度,高功率,无记忆效应等优势被认为极具发展潜力的储能电池技术。目前,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及成本主要受限于正极材料,所以发展高能量密度、低成本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才能满足动力电池的需求。
图 1 锂离子电池驱动的电动汽车
在三元材料LiNi1-x-yCoxMnyO2中,随着其中镍含量的增加,其充放电比容量提高(如图2所示),当其中的镍含量大于等于0.5时,被称之为高镍三元材料。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如LiNi0.8Co0.1Mn0.1O2和LiNi0.8Co0.15Al0.05O2,具有非常高的能量密度和较低的成本,受到越来越多的电池企业青睐,但其较差的稳定性,严重阻碍了其大规模应用。为了提高高镍三元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材料与光电技术学院肖小玲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两种新颖的壳核结构设计策略。通过构建体心高镍、表面高锰/高铝的壳核结构,体心的高镍提供高的能量密度,而表面高锰/高铝展现优秀的循环稳定性。并且原位设计的壳核结构,在壳和核之间具有优秀的界面,不会形成纳米级的空隙,因此该壳核结构展示出优秀的电化学性能: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以及热稳定性好。原位壳核结构的设计为高性能、长循环寿命的锂离子电池高镍三元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 2 三元材料LiNi1-x-yCoxMnyO2随着镍含量的增加,放电比容量增加,
但循环稳定性和热稳定明显降低
图 3 壳核结构提高高镍三元材料的稳定性、降低离子混排
相关一系列研究成果已发表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Synthesis Method for Long Cycle Life Lithium-Ion Cathode Material: Nickel-Rich Core−Shell LiNi0.8Co0.1Mn0.1O2, 2018, 10, 17850–17860.),Nano research (A novel synthesis strategy to improve cycle stability of LiNi0.8Mn0.1Co0.1O2 at high cut-off voltages through core–shell structuring. 2019, 12, 2460-2467) 和Nanoscale (In situ synthesis of a nickel concentration gradient structure of Ni-rich LiNi0.8Co0.15Al0.05O2 with promising superior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at high cut-off voltage. 2020, 12, 11182–11191)。论文第一作者是肖小玲教授课题组吴康同学和李琪同学。
这些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青促会(2016152)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的资助。